1925年8月国共合作时期, 毛泽东在广州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,主编《政治周报》,特邀李漱清协助办报。李漱清虽已年过半百,仍辞别妻儿欣然前往广州,到宣传部图书室工作,帮助毛泽东主编《政治周报》。后来毛泽东又推荐李漱清到湖南省政府工作。
- 中文名称
- 《政治周报》
- 语 言
- 中文
- 类 别
- 中央级机关报
- 主管单位
- 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持
- 主办单位
- 中央宣传部
- 编辑单位
- 毛泽东等人筹办并任第一任主编
- 创刊时间
- 1925年12月5日
- 期刊作用
- 统一战线性质的报刊
- 期刊宣传
- 国民党中央新闻报道材料
政治周报发展历史
编辑政治周报于1925年12月5日在广州创刊,16开期刊,为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持出版的中央级机关报,毛泽东等人筹办并任第一任主编,自第五期起由共产党人沈雁冰、张秋人接任主编。该报主要刊载国民党中央和广东革命政府的重要会议、文件、报告,知名人士的专稿,部分新闻报道材料,辟有《反攻》专栏,刊发短小犀利的时评,注重用事实说话。
政治周报成立背景
编辑1924年1月,中国国民党改组,国共合作建立。1926年6月北伐前夕,国民党出版的报刊有近百种,其中大部分是由共产党人苹果北京pk10开奖软件下载主持,以国民党机关报刊名义出版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报刊。《政治周报》就是当时较有影响的报刊之一。

《政治周报》主编(3张)
当时,中国共产党人主办的《向导》、《新青年》等刊物,对国民党右派的反革命言论进行了揭露和批判,但是《政治周报》在这场反击国民党右派的斗争中有着特殊的作用。它不仅先后由毛泽东、沈雁冰、张秋人等著名共产党人担任主编、副主编,不仅有许多著名共产党人为之撰稿,而且由于它是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办的刊物,它刊登国民党各种正式会议文件,刊登何香凝等著名国民党左派人士的报告,同时还刊登广东国民党政府的一些头面人物的文章和报告,这就使它在北伐战争前夕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影响十分广泛,成为进一步巩固国共合作,反对国共分裂的重要舆论阵地。
由于毛泽东同志兼任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,《政治周报》从第五期起,先后交由共产党人沈雁冰、张秋人主持编辑。1926年5月,蒋介石看到自己的势力渐厚,便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限制共产党的《整理党务案》。由此在国民党中央担任部长职务的共产党员被迫离职,毛泽东同志也辞去了代理宣传部长的职务。
1926年6月5日《政治周报》亦随即停刊。它共发行了14期,每期发行4万份,在当时是发行量较大的刊物之一。
词条图册
更多图册
词条标签: